2022年6月25日,河南省耕地質量保育和提升先進技術模式研討會在鄭州召開。會議由河南省耕地質量保育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主辦,成員單位河南省農業農村廳土壤肥料站、河南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河南農業科學院資源環境與植物營養研究所、河南日報農村版、河南省耕地質量保育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主要負責人、專家和安陽市、商水縣、西華縣、西平縣等市、縣農業農村局有關領導及河南水投柏農產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合作社、種糧大戶等參加了會議,會議由河南日報農村版副主編李桂云主持。
會上,河南日報農村版主編王澤遠向大會致辭。王主編說:全省小麥顆粒歸倉,夏種夏管,農事繁忙,在第32個全國土地日,召開河南省耕地質量保護和提升先進技術模式研討會,不僅是分享豐收喜悅,對我們既有的先進技術進行總結和成果展示,也為未來的農業發展播下希望,意義非凡,也必將影響深遠。河南日報農村版,全省唯一的省級黨報,將通過線上線下的宣傳方式,為各地農業科技應用工作提供有力的借鑒,推動農業科技應用在理論和實踐層面實現高質量發展。
河南農業大學環境與資源學院院長、河南省土壤污染防控與修復重點實驗室主任趙鵬向與會人員詳盡介紹了“三土三方”耕地質量提升技術模式創新點及其推廣應用情況。趙院長強調,“三土三方”技術模式,一是創新集成了土壤除草劑殘留障礙防治技術;二是創新集成了酸化、鹽堿化等生態退化土壤的治理技術;三是平衡土壤營養技術。該技術在黑龍江、吉林,包括內蒙古、遼寧、江蘇、山東、新疆、河南等多地推廣應用,在降解除草劑殘留、改變土壤物微生物群落、提升耕地質量等方面效果顯著。
河南省農業農村廳土壤肥料站土壤科科長葛樹春就我們省的耕地質量等級和基礎地力作了介紹。農業農村部2019年發布的耕地質量等級,河南省4.47,較全國的4.76,稍高于全國的平均水平。但是河南耕地質量仍然存在一些問題, 2020年調查結果,全省耕層土壤有機質低于國家平均值4.8g/kg,1/3以上土壤耕層深度小于20cm,800多萬畝土壤酸化嚴重,pH值小于5.5,局部地區與第二次土壤普查時相比,降低了1-2個單位,而且有酸化加重的趨勢。
河南省農業大學環境與資源學院博士扶海超分享了炭吸附聚谷氨酸對豫南酸性農田作物生長的影響。通過科學、嚴謹的大量的試驗研究證明,炭吸附聚谷氨酸通過增加土壤耕層微團具體數量,促進小麥分蘗和籽粒形成和玉米養分吸收,可以使酸性農田中冬小麥和夏玉米分別增產36%和25%。
安陽市農業農村局農田建設科科長劉更民因工作需要,遠程連線,向大會介紹了安陽市高標準農田萬畝示范方應用該技術后,實打實測的情況。劉科長說,項目區成立了老區土壤醫院安陽工作站,“三土三方”耕地質量提升集成技術是安陽市高標準農田建設先進技術引領的一大亮點,這項技術成本低,效果好,示范方現場實打實測結果,遠遠超出了預計增長20%的效果。劉科長表示,安陽市將進一步重視并落實好高標準農田建設土壤改良措施,加大對地力提升的資金投入,加大對“三土三方”綠色集成技術的推廣應用,提高耕地質量,提高糧食產量。
來自基層一線的商水縣農業農村局農田建設服務中心主任曹改路說:“三土三方”技術是“一土一方”,精準施策,對癥下藥,既見效快,又有長期效應。曹主任表示,通過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的引領示范,以后會讓更多的土壤用上“三土三方”技術,真正的讓土地生金,藏糧于技,讓“技”發揮更大的作用,造福群眾,造福百姓,造福于社會。
西華縣農業農村局農技推廣站站長朱靜風、河南水投柏農產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付國河以及來自各地的種糧大戶、合作社負責人,個個積極發言,分享了“三土三方”技術應用效果與體驗。
河南省農業科學院植物營養與資源環境研究所研究員楊占平通報了今年河南省耕地質量保育和提升先進技術模式“三土三方”示范田測產情況。全省10個縣市測產結果顯示,示范田平均單產626.41公斤/畝,比對照田增產113.61公斤/畝,增幅22.15%。